Scrum 活動中,第一個先產出的東西是什麼呢?就我的看法,那應該是『產品待辦清單』(Product Backlog),一般來說又稱為是『產品路線圖』(Product Roadmap)。
不管組織中是『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r)、『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產品負責人』(Product Owner)或者是『河馬決策者』(HIPPO; Highest Paid Person’s Opinion, Highest Paid Person in the Office)。決策總有目的性,不管終極目標是『商業價值』、『組織成長』還是『個人利益』,圍繞這個目標的相關做法就可以形成『產品路線圖』,在 Scrum 中稱之為『產品待辦清單』,這可能是三個月、半年,還是一年的計畫。
產品待辦清單的組成
很多人認為『產品待辦清單』就是一堆『使用者故事』(User Story),其實不然,『使用者故事』只是一種呈現的方式。產品待辦清單上的工作項目,只要能清楚傳遞出想要交付給利益關係人(Stakeholder)的價值,也能讓團隊進行溝通討論就是一個清楚的產品工作待辦項目(Product Backlog Item; PBI)。
產生『產品待辦清單』或『產品路線圖』有很多種,但這不在本篇要討論的範圍,下次有機會再聊,這裡想談的是如何才是好的『產品待辦清單』。根據 Scrum Primer 的說明,我覺得會比較容易理解。
合適的細節 (Detailed Appropriately)
在『產品待辦清單』上方的工作項目,也是優先級比較高的的工作項目。因為優先級比較高,所以對工作項目的描述會需要更為精確與詳細。同樣的,因為『產品待辦清單』上方的工作項目優先級比較高,通常也表示需要先被開發。
實際上的做法是
討論與評估 (Estimated)
所有要進入當前『衝刺』(Sprint)的『產品待辦工作項目』(Product Backlog Item),都是經過討論與估算的。團隊在『產品待辦清單精煉會議』中,對『產品負責人』拿出的高優先級『產品待辦工作項目』進行細節討論、時程估算(點數或時數)與風險評估。產品負責人在拿出『產品待辦工作項目』時,需要跟團隊說明這個工作項目的商業價值與相關利害關係人所提供的資訊,讓團隊充分了解『優先級與價值』的關連性。
不斷的生成 (Emergent)
『產品待辦清單』並不是第一天決定好就不會改變,過程中需要定期的梳理。每個『衝刺』(Sprint),除了拿出可以進入到該『衝刺』(Sprint)可能進行實作的工作項目外,還可能會加入、刪除、修改、分解或者調整『產品待辦清單』中工作事項的優先級別,以反應客戶需求與市場的變化。
有可能過程中有了新的想法或見解,有可能發現競爭對手的策略而導致的變化、有可能出現一些的技術的限制等。
優先級排序 (Prioritized)
在『產品待辦清單』最上方的工作項目表示具有最高優先級。一般來說,具有最高優先級的工作事項表示,它會產生最高的商業價值或重要性高於其他工作項目。因此,如果發現某在『產品待辦清單』上的工作事項,其商業價值比較高,或急迫性比較高,就得提高其優先級,並且盡早完成它,以取得產品的最佳利益。